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教的文言文称呼(教的文言文称呼是什么)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语文的文言文,名字叫 弃官寻母

其实教的文言文称呼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文震孟八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教的文言文称呼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教的文言文称呼人物简笔画加写作文教的文言文称呼

1.文言文中老师怎么称呼请帮我翻译一下古文的意思,这首古文的名字叫牛郎织女

文言文中老师的称呼为:师

师拼音:shī

释义:

1、教人的人: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为人师。

2、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师。医师。技师。

3、效法:师法古人。

4、榜样:师范。

5、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师母。师兄。师弟。师妹。

6、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师。禅师。

7、军队:会师。出师。

8、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师长。师座。

9、一国的首都:京师。

10、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恩师[ēn shī]

称对自己有恩情的师傅或老师。

2、师长[shī zhǎng]

老师和尊长,也特指老师

3、师父[shī fu]

师傅。

4、军师[jūn shī]

古代官名。掌管监察军务。

5、老师[lǎo shī]

对教师的尊称,泛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2.文言文中表称谓的敬语

1、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2、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3、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4、席: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3.文言文中有哪些礼貌性称谓

文言文讲究礼貌性称呼。

礼貌性称呼,对己是“谦称”,对人是“敬称”。下列礼貌性称呼是非常普遍的。

(一)用专门性的具有代词性的词语。 1。

自称方面,有“臣”、“仆”、“鄙人”、“妾”等用于对长辈或平辈。如:①臣能令君胜。

(《孙膑》)(我能叫您获胜。)②仆非敢如此也。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我不敢这样做。)③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世。

(《中山狼传》)(我虽不聪明,但还想在世上做点事业。)④若怜妾而活之,当秘勿泄。

(《画皮》)(如果可怜我想救活我,就该保守秘密,不要讲出去。)这里要说明的是:例①中孙膑与田忌并非君臣关系,例②司马迁与任少卿并非主仆关系,例④的“妾”也不是“小老婆”的意思。

所以,只是一种谦称。帝王诸侯有专用的表谦称的词。

战国时代多用“寡人”,如:“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去私》)(先生在这件事上听从我的劝告吧。

)后代多用“孤”,如:“孤不度德量力。”(《隆中对》)(我不能估计自己的德行与能力。)

至于“朕”则不是什么谦称,而是秦以后皇帝专用的自称。 2。

对称方面,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夫子”、“卿”、“阁下”、“陛下”等。其中“先生”、“夫子”多用于长者;“卿”是上对下(君对臣、夫对妻)的爱称;“阁下”称有较高职位的人;“陛下”只用于对皇帝。

如:⑤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您怎么跟项伯有老交情?)(按实际地位,刘邦是“君”;而他称张良为“君”,可见“君”是代词性。)⑥足下事皆成。

(《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⑦又安能发狼踪以指示夫子之鹰犬也?(《中山狼传》(又怎么能发现狼的踪迹来指点给您的猎鹰、猎狗呢?)⑧誓不相隔卿Q(《孔雀东南飞》)(发誓不和你分开。

)(按:妻子对丈夫称“卿”却不行,《世说新语•惑溺》中便批评了王安丰的妻子用“卿”称呼王安丰。)(二)在名字或职位上讲究。

1。谦称方面,对长辈、平辈,自己称名(称别人的名是不礼貌的),或临时写作“某”。

如:⑨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不这样的话,我项籍怎么会这么办呢?)(项羽名籍。)⑩某启(《答司马谏议书》)(我王安石陈述) 2。

尊称方面,对平辈(朋友)则称字。古人有名、字、号之分,“名”是正名,“字”是补充解释名的,有人还有“外号”。

如: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因为司马光字君实,所以,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冀君实或见恕也。

”(希望您或许能够谅解啊。)称呼对方的官爵,是表尊称的通常方法。

如《隆中对》:“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用壶子装着酒来欢迎将军呢?)第三人称的敬称与第二人称基本相似。一般称“公”、“先生”,或称其字号、爵位。

如《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按:吴默,字因之;文震孟,字文起;姚希孟,字孟长;“公”是敬称词;“冏卿”、“太史”是官爵。)

八四、什么叫“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后来为古代诗歌乃至散文广泛采用。

“赋”就是“铺”的意思,即用白描的手法把事物描绘出来,把感情抒发出来。如《伐檀》这首诗,直接铺叙伐檀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伐檀木工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愤怒控诉与辛辣讽刺。

又如:《采薇》诗也是通篇用赋的手法抒写久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复杂感受,其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情景交融前后对照的白描句子,千古以来为大家所传诵、模仿。又如《北山》则在白描中运用对比手法与排比句式,控诉了贵贱悬殊、劳逸不均的社会现象。

“比”,简单点说就是“比喻”。但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今天称为“拟人”、“拟物”、“拈连”的修辞格,也常常被古人称为比喻。

如《硕鼠》这首诗,用贪婪的大老鼠比喻凶恶的剥削者,既是借喻(只出现了喻体),又兼有拟物色彩。后来屈原的《离骚》、《九章》、《九歌》等大大发展了这种手法。

共同为后代诗人所借鉴。“兴”就是兴起、起头的意思,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兴”的核心是联想。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夭》)前两句写桃树长得很嫩绿,开放着光灿灿的红花,是全诗的“兴”。

它实际上起了点明季节,创造气氛(春光明媚的欢乐气氛),象征人物的年青美丽等作用。有些“兴”可能只是单纯的韵律联系,如《唐风•山有枢》,开头写山头、山谷都长着榆树,与正文写守财奴的吝啬,在意义上关系不大,仅仅是“枢”、“榆”与后面的“娄”、“驱”、“愉”等押韵,以解决“山歌好唱起头难”的问题。

总之,赋、比、兴是古代文学评论中常用的术语。前人有的说得很神秘,其实并不难了解。

其中,“比”是属于修辞手段;“赋”、“兴”不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段,而是可以运用别种修辞手段(如“赋”可运用对照、排比,“兴”可用比喻)的表现手法。还要附。

4.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如何称呼

文言文中各个年龄阶段称呼

1.总角

古时幼儿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诗经·齐风·甫田》:“总角卯兮.”角,小髻;卯,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后人用“总角”代指童年.

2.垂髫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后因以“垂髫”指童年.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豆蔻

十三四岁的少女.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4.及笄

女子15岁.笄是古代妇女盘头发用的簪子.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5.破瓜

女子16岁.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因称16岁的女子为“破瓜之年”.谢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6.弱冠

男子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礼记·典礼上》:二十曰弱冠.晋左思《咏史》诗:“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

7.而立

三十岁.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因称30岁为“而立”之年.

8.不惑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言人到了40岁,社会经验较多,能辨是非.另外,强仕也指40岁.《礼记·典礼上》.谓男子40岁,智虑气力皆强盛,可以出仕.

9.天命

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10.艾

50岁.《礼记·典礼上》:“五十曰艾.”孔颖达疏:“苍白如艾也.”意谓老年头发苍白如艾的颜色.

11.花甲

60岁.以天干地支顺序组合为60个错综参互的名号而得名.

12.耳顺

60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故称60岁为耳顺之年.

13.耆

60岁.

14.古稀

70岁.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5.耄耋

老年.后来80、90岁为耄耋之年.

16.期颐

指一百岁.《礼记·典礼上》:“百年曰期颐.”期,需要;颐,调养、照顾.意为百岁老人需要后代养.

5.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及背景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6.古文中每个年龄段的称呼及背景

古代各年龄段的称谓及缘由背景1、赤子:初生的婴儿。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小孩子一生下来是红色的,所以叫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婴儿”。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如《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意思是当时成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婴儿,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亦作“孩抱”。

意思是二三岁的小孩子,还在襁褓里可以逗他笑,可以提抱。4、龆龀: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意思是男孩子八个月长牙齿,八岁换牙,女孩子七个月长牙齿,七岁换牙。

所以用龆龀指七八岁的儿童。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6、幼学:10岁。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意思是开始可以入学了。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意思是收起头发打结,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婀娜多姿的少女,二月初的豆蔻,豆蔻也比喻十三四岁少女。9、及笄:女子15岁。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10、束发:男子15岁。

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11、破瓜:16岁女子。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20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20岁左右的年龄。13、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命:50岁;耳顺:60岁。

来源于《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用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指50岁;耳顺指60岁。

(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14、古稀:70岁。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酒随时都可以喝,但是70岁的人很少,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5、耋:70-80岁。毛传:“耋,老也。

八十曰耋。”意思是古指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16、耄:80-90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后世又有“七十曰耄”的说法,故现在讲即是大约七十至九十岁年龄的古称,形容年老,引申为昏乱之义。17、期颐:100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期颐,一般指一百岁老人扩展资料年龄称谓的命名特点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

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

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

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

此处用的是比喻意。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

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人物简笔画加写作文

1.人物素描作文怎么写

董老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而左右观察,时而牢牢地盯住一个人不放,仿佛抓到了一个猎物,时而低头用她那闪着光辉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我们。

她经常喜欢梳一根卷卷的马尾辫,让它左右摇动。一个小小的酒窝时时让我看着入迷,因为那个酒窝里时时蕴藏着鼓励和赞扬。

她很喜爱自己那两根眉毛,常常将它们画得十分茂密。她穿着一条黑底的裙子,在那条裙子上有着一个个白色的蝴蝶结,一阵风缓缓吹过,它们就开始围绕着董老师翩翩起舞,使她变得像仙女一样美丽。

在那袖子上还有着黑白相间的花边。在腰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十分引人注目。

王炜鉴:他长着一双忽闪不定的眼睛,时而忽左,时而忽右,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每当他尽力睁大眼睛时,他那两根稀疏的眉毛就开始向上翘,十分惹人喜爱。

他的脸,白里透着一丝红润,显露出他的健康。他还有一张小小的嘴,每当他微微一笑时,他的嘴就将脸向两边撑开,让他像一只有多种表情的洋娃娃。

他有一副与众不同的牙齿,两颗大门牙中间,仿佛有根粗粗的黑线,其它的牙几乎呈黄色,好像怎么刷也刷不干净。史浩:他有一双眯眯小眼,总爱左望望,右望望,前望望,后望望,好像世界上有许多事物让他着迷。

两根茂密的眉毛总是随着他那永远看不够的眼睛摆动,有时垂下来,好像是一根弯弯的柳枝,有时眉毛两边向上翘,形成了一个“倒八字”。他那一脸肥嘟嘟的肉总爱和他形影不离,只要他动一动,它们就开始了欢乐地舞蹈。

在他右脑门上还长着一颗小小的黑痣,好像刚被骂过的人似地,独自一人孤零零地躲在那又暗又黑得小角落里。在他那肥肥的身子上还穿着一件多种颜色相间的衣服,一条条五彩的条横,就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靠在他的身子上,他还有一条军绿色的裤子,这样的一身搭配,让他再朴素中部失去可爱,在可爱中又不缺沉稳。

2.美丽的秋天(简笔画加作文)

秋天来了,天空显得格外的高,格外的蓝。白柔娴静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上飘呀飘。凉爽的秋风吹在脸上,舒服极了。

秋天的树木五彩缤纷。枫树的叶子全变红了,远远望去,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银杏树脱去了翠绿的外衣,披上了金黄色的新装,黄黄的叶子好似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杨树叶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是半黄半绿的。果树上橙红色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让人们去摘呢!

秋天的菊花千姿百态。有的好似洋娃娃的头发,金灿灿的;有的像一把面条儿,又圆又长;还有的层层叠叠,像一团白雪。它们竞相开放,香气缭绕。

秋天的小朋友们心情舒畅。他们穿着色彩艳丽的秋装。有的在拣树叶做标本,有的正在欣赏秋天的美景,还有的小朋友拿着画笔在画美丽的山山水水。

我喜欢美丽的秋天,秋天给我带来了回味无穷的乐趣!

3.人物素描作文怎么写

董老师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时而左右观察,时而牢牢地盯住一个人不放,仿佛抓到了一个猎物,时而低头用她那闪着光辉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我们。她经常喜欢梳一根卷卷的马尾辫,让它左右摇动。一个小小的酒窝时时让我看着入迷,因为那个酒窝里时时蕴藏着鼓励和赞扬。她很喜爱自己那两根眉毛,常常将它们画得十分茂密。

她穿着一条黑底的裙子,在那条裙子上有着一个个白色的蝴蝶结,一阵风缓缓吹过,它们就开始围绕着董老师翩翩起舞,使她变得像仙女一样美丽。在那袖子上还有着黑白相间的花边。在腰上,还有一个大大的蝴蝶结,十分引人注目。

王炜鉴:

他长着一双忽闪不定的眼睛,时而忽左,时而忽右,时而向前,时而向后。每当他尽力睁大眼睛时,他那两根稀疏的眉毛就开始向上翘,十分惹人喜爱。他的脸,白里透着一丝红润,显露出他的健康。他还有一张小小的嘴,每当他微微一笑时,他的嘴就将脸向两边撑开,让他像一只有多种表情的洋娃娃。他有一副与众不同的牙齿,两颗大门牙中间,仿佛有根粗粗的黑线,其它的牙几乎呈黄色,好像怎么刷也刷不干净。

史浩:

他有一双眯眯小眼,总爱左望望,右望望,前望望,后望望,好像世界上有许多事物让他着迷。两根茂密的眉毛总是随着他那永远看不够的眼睛摆动,有时垂下来,好像是一根弯弯的柳枝,有时眉毛两边向上翘,形成了一个“倒八字”。他那一脸肥嘟嘟的肉总爱和他形影不离,只要他动一动,它们就开始了欢乐地舞蹈。在他右脑门上还长着一颗小小的黑痣,好像刚被骂过的人似地,独自一人孤零零地躲在那又暗又黑得小角落里。

在他那肥肥的身子上还穿着一件多种颜色相间的衣服,一条条五彩的条横,就犹如一道美丽的彩虹靠在他的身子上,他还有一条军绿色的裤子,这样的一身搭配,让他再朴素中部失去可爱,在可爱中又不缺沉稳。

4.添画作文

添画今天,老师在我们的图画纸上画了一颗绿油油的大树。

咦,画画?老师不会把作文课改成绘画课了吧!算了,不猜了,还是听老师的讲解吧。哦,听明白了,原来老师让我们按顺序添画,然后根据画的内容写作文呀!我望着画纸上的大树展开了想象。

田野上长着郁郁葱葱的大树,上面结满了果子,整个田野都弥漫着野果的香味。树头上停着几只小鸟,数下还有一丛丛翠绿的小草。

对了,还应该有几朵小花,花香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再画上一个小姑娘,挎着竹篮,抱着一只小白兔采摘果子,小兔子似乎也被这美丽的景色打动了,在翠绿的草地上撒欢。

远处有几座大山,山上倒挂着一条瀑布,瀑布落下的地方形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河里有许多小鱼,它们正在和几只螃蟹玩耍。天上,太阳公公用他那温热的光芒照耀着它们,金黄色的阳光轻轻柔柔的撒在田野里,几朵白云正在天空悠闲地散步。

一切都显得那样静谧,美好。边想边画,边画边想,不一会,我的画就画完了。

添画作文,very good!。

5.简单画画写很好的作文

爱艺术并不表示懂艺术,懂艺术并不表示会艺术,艺术不是模仿,而是超脱是创造。它需要人去为它奉献去牺牲,去把它当作一个神魂颠倒的情人。”

从小,我就对绘画有着特殊的情感。记得在我读幼儿园的时候,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学画画。”从此,我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绘画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也给我带来了好朋友似的安慰。在我开心的时候,用彩笔画下自己的喜悦;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用颜料画下自己的烦恼。绘画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绘画有着别具一格的魅力。无论是素描、国画都是我非常喜欢的。

在我学过的绘画方法中,最令我感到神秘的要算是国画了。简单的水、墨、笔和宣纸,既能画花鸟、山水,又能画动物和人物。一支软软的毛笔,配上墨的浓淡就可以把万千世界表现出来,不但可以有形,还可以给人一种神似的感觉。更神奇的是画在纸上的墨和颜料,遇水不会掉色。国画真不愧是我国的瑰宝。

6.桃花图片简笔画图50字的一年级小作文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在这些花中我觉得桃花是最美丽的。

白色的桃花洁白如玉似棉,粉色的桃花粉如绽放的杜鹃,还有那粉红色的桃花勾起我粉红色的回忆。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山不在寂静,水不在凝结底吟,鸟儿在舒展着翅膀,花儿开始斗艳,风舞花飞柳依依的合欢就要来临,世界将变得如童话般的美丽。

蝶飞蜂狂开始劳作牵媒拉妁,我心桃花开,心弦被轻轻地拨动,抖擞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笑看着人间、笑看着人生。少女魔般地依花妆靓。纷纷地花瓣窃窃私语着谁是最美丽的。

月儿弯弯挂天空,颗颗地星斗张望着苍穹大地山川河流,一阵清风袭来,阵阵桃花香四溢,摇曳着花容月貌,弯弯的月儿醉了,晶晶星斗迷乱中更亮了。

这美丽的桃花让游客如痴如醉,让人流连忘返。

7.看画写人形象的作文50个字

1、玲玲不到两岁,胖墩墩的。

红扑扑的小脸蛋上,有一双水灵灵的眼镜。小辫儿朝天翘着,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像两只飞舞的彩蝶。

尤其逗人喜爱的,是她那张伶俐的小嘴。 2、看上去,杜老师也就30来岁,那张严肃的长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只不大的眼睛在镜片后边闪着亮光;两个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

在我的记忆里,好像他只有那么一身半新不旧的蓝衣服,袖子也总爱往上挽一截。每当下课的时候,他就把书本往胳肢窝下一夹,把用剩下的半截粉笔往口袋里一装,低着头,像找来时的脚印似的,慢慢地,一步步向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同学们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住了,睁大眼睛看着他。

8.写一篇人在图画中的作文

身居湖山处人在图画中在苏州的中小型园林中,艺圃论历史不如沧浪亭古老,论布局不如网师园巧妙,论叠石不如环秀山庄经典。但它能和众多的园林相提并论,决非偶然,主要是因为与苏州杰出的文艺世家文氏家族息息相关。鼎鼎大名的文氏家族活跃在明代中、后期,可谓人才济济,被谱牒学家誉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文艺世家之一。这个家族在众多的文艺领域中都有非凡的建树,尤以两个门类中的成就最为出色,一是绘画艺术,其代表人物是文徵明,二是造园艺术,代表人物为文震亨,而艺圃的主人,即是他的哥哥文震孟。艺圃原为明间学宪袁祖庚的故宅,本来荒烟废沼,经袁氏经营,遂成初具园林气息的“城市山林”。但早期的艺圃园景不丰,尚未形成特色。袁氏殁后,旋即败落不堪。万历年间,文震孟购得这一废圃后,大事修葺、增建,并题名药圃。至崇祯年间园以“林木交映,为西城最胜”,可见园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以后的四百余年中,园内建筑、景物或有增减变化,园名亦有改易,但大的格局基本未变。因而,园林界普遍认为,正是文震孟的擘划,才奠定了今日艺圃的基础。明末艺苑巨子董其昌在撰文介绍张济美家园时指出:“公之园可画,而余家之画可园。”揭示了山水画和造园的关系,也反映了明代艺术圈内对绘画和园林这两门姐妹艺术关系的认识以已很普遍,若以此话来形容艺圃,也非常适合。文氏一脉的画风清新秀丽、平易自然,笔墨浓淡相宜,温清苍润,深得大自然的灵气。艺圃中的山峦湖池,确也象他们的写意山水一样,淡墨轻廓、清秀雅逸。走进艺圃,山映水照,就象走进了一幅天然图画中,也好象走进了文派艺术的殿堂,无论是疏泉叠石,还是花木栽植,处处合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所归纳的造园原则。从中可以深刻领会简练自然的造园布局手法和文氏工稳平实的构图特色在艺术意境的处理上息息相通,有异曲同工之妙。走进艺圃,不光让人领略到浓郁的山林气,也使人感受到清馨的书卷气。这里的一花一石,无不浸润着文氏家族的艺术和人格精神。一代名园不啻是“三万顷湖裁一角,七十二峰剪片山”的城市山林,也是知识分子超然于闹市的精神家园。时光的磨洗,去除了一切表面的、肤浅的外壳,却留下了文派艺术的精髓,这也是艺圃在苏州园林中能够独树一帜,倍受世人青睐的重要原因。

抱歉,雪景的不会,也找不到

9.描写人物画画的作文(上作文书的)

大家好!我是李沛星,我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唯独跟别人不同的就是我那双大大的双眼。

小巧端正的鼻子下面有一张不大不小的嘴巴,我有一双灵巧的手,能画出许多漂亮的画。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画画,妈妈对我说:“孩子,我做了一壶水,现在出去办事,等水壶响了你就把开关关上。”

妈妈说完就忙忙地走了,我头没抬,顺口说:“放心吧,妈妈”,。我画着画着入了迷,不知过了多久水壶响了,可我没听见。

妈妈回来时发现厨房的地上到处是水,可水壶里的水一滴也没有了,妈妈很生气批评了我一顿。在家里爸爸、妈妈总夸我画画得好,在学校里同学和老师们也很喜欢我的画,这让我感到画画给我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教的文言文称呼和文震孟八字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白话文文言文 互换 神器 叫什么名字 谢谢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