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对联(对联的别称)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东莞大型春联(对联)印刷】- 黄页88网

其实对联...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新实用对联八字联,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对联...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对联...八字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的格式对联...

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发展而来的。

寒假特刊 这些年,我们买过的年货

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宋代受诗词的影响,对联在对仗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大诗人陆游就曾为自己的书房题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话流年"。

按照使用的时间和场合分,可把对联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两大类。

(1)应用联。包括贺联、挽联、春联。

贺联,是用于节日贺庆、结婚、寿诞和其它喜事贺庆的对联。

挽联,是用于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和纪念的对联。

春联,是用于描述迎接春天的来临,借此说吉祥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喜庆丰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颂扬新风尚等的对联。

(2)装饰联。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也是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特点: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联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根据对联运用的场合和针对的事情,可以将对联分为很多种类。现简介几种如下。

1、春联

春联是运用得最多的对联形式。我国旧俗,在旧历除夕用红纸书写贴于门上的对联,叫春联。春节家家户户门前贴春联已成为我国的传统风俗。贴春联有送旧迎新之意。有对过去一年的总结,有对人事的祝愿,有对未来的展望。如:

泸州徐浩然2002年春联有一副是:

“申奥成功,终圆世纪美梦;入世告捷,定展中华雄风。”

此联是对过去一年我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的总结。2001年,我国有很多振奋人心的大喜事,其中最重要的两件就是,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再如:

“国运昌隆逢盛世;家庭和睦乐天伦。”

这是对祖国和家庭美好的祝愿。又如:

“中华鼎盛年年好;祖国腾飞事事新。”

这既可以看作是对祖国的美好祝愿,也可以看作是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展望。

当然,春联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来写,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抒情言志的春联,调笑取乐的春联,也很常见。在旧社会,甚而至于还有揭露社会黑暗的春联,讽刺反动统治的春联,总之一句话,春联是每个作者个性的反映。

2、婚联

严格地说起来,婚联应该是属于祝贺联这一个大的范畴。但是,因为婚联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特别广泛,所以对联研究者们常常把它单独作为一个大的类别来进行研究。婚联又称喜联,顾名思义,婚联专用于嫁娶喜事,内容多是对婚姻双方的祝福、赞美。例如:

“并蒂花开,莲房多子;同心缕结,竹簟生凉。”

这是对新婚人的祝福,希望他们同心同德,多子多福,幸福美满。当然,这是旧时代的婚联,现在的人,不会以为多子就多福的。再如:

“声送玉箫来引凤;影摇银烛照乘龙。”

这是一副贺赘婿的对联,对联内容主要是对新婚夫妇的赞美。

3、寿联

寿联是用于寿辰祝福的对联,根据祝寿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日时间等不同,拟不同的内容。一般说来,对年龄较大的人,是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子孙孝顺,晚年幸福;对年龄较小的人,是祝福他们学业或事业有成,蒸蒸日上;对中年人,则是祝福他们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当然,寿联的写作也可以体现不同的人的不同个性。例如:

“八秩寿筵开,北堂萱草眉舒绿;千秋佳节到,西母蟠桃面映红。”

此联不仅仅祝福寿星幸福美满,还把寿星的寿数嵌入联中,内容丰富而巧妙成联。再如: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此联不仅赞美了寿者的字画精美,还赞美了寿者精益求精,老不服老,不断地探索、进取的精神。

4、贺联

贺联一般是用于对盛大节日、重大活动、重要胜利等表示祝贺,也可以用于亲朋好友之间有需要表示祝贺的事。严格地说起来,上述的婚联和寿联也属于贺联,但上文已述,在此不赘述。除此之外,贺联一般还包括:节日联,用于传统的、新的各种各样的节日;重大活动结束,取得重大胜利等事,撰联以示祝贺;亲朋好友有值得祝贺之事撰联以示祝贺,如生孩子、乔迁新居、新建住宅、工商业事业开张(开始的俗称)、升学或毕业、甚至生病治愈、含冤得以昭雪等等,凡是以为可贺的事,无不可以以对联为祝贺的方式。例如贺元宵节联:

“皓月满轮,玉宇无尘千顷碧;紫箫一曲,银河有焰万里春。”

贺中秋节联: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贺六一儿童节联:

“旭日正东升,到处皆呈锦绣;幼苗须爱护,将来都是栋梁。”

贺七一建党节联:

“碧水送来桂棹兰舟,为革命领航掌舵;

红旗卷起金镰银斧,与工农辟地开天。”

贺教师节联:

“甘做园丁,为祖国添秀;愿为蜡烛,照学生成才。”

5、挽联

挽联是为吊唁死者用白纸写成的对联。主要是贴在灵堂两侧或花圈两边。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发表或写在特定的地方。挽联运用比较广泛,内容多是颂扬死者功德情操,或哀悼死者,表达伤悼感情。在革命战争年代,挽联还可以作为斗争的武器。例如:

“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何处游。”

表达了死者长矣,不可再寻的悲痛心情。

“殉职捐躯,浩气长留寰宇;舍身为国,英灵永在人间。”

歌颂死者的高尚情操,为国作出的贡献。

“惊变埋玉,洛水神悲生死恨;还巢失凤,游园遥想牡丹亭。”

许姬传挽京剧演员言慧珠联,把死者生前演过的戏剧联缀成联,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逝世的惋惜,也含蓄地颂扬了死者为中国戏剧作出的卓越贡献。

闻一多牺牲后,有人写了这样一副挽联:

“一个人倒下去,千万人站起来;千万人站起来,一个人倒下去。”

此联运用了回环的修辞手法,不仅歌颂了闻一多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还告诫反动派,人民是杀不绝的,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这样的挽联,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

6、装饰联

装饰联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居室、风景名胜地区等。一般指门联、居室厅堂对联条幅和风景名胜楹联、姓氏宗祠联。门联、居室厅堂联多为抒情言志之作;风景名胜联多为写景抒情之作;姓氏宗祠联一般是在旧社会才用,主要是为了宣传祖宗的功劳地位,引以为荣。例如,清代文人郑板桥的自题居室联:

“咬定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表明了自己对读书的重视,对儿孙教育的主张。

现代教育家徐特立的自题书斋联:

“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表明了一个教育家的为人处事、读书学习的原则,当然也是他的教育原则。

南京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写出了名胜莫愁湖的有关历史事实、历史人物,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言志,很难区分。

李氏的宗祠门联;

“狂歌痛饮双仙骨;索句呕心一锦囊。”

此联上句指的是李白,下联指的是李贺,用这两个在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诗人的事,反映了李氏在历史上的地位,引以为荣。

7、应酬联

应酬联又叫题赠联,主要用于交际、应酬,内容以咏物言志、表现友情、寄托希望、劝勉鼓励、赞扬功绩为主。题赠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朋友、亲人等,也可以是单位,如风景区、民众团体、重要建筑等。例如:

“始时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

这是朱元璋赠给徐达的又一副对联。这副对联高度赞扬了徐达的功劳,既是开国元勋,与他同时起兵反元,又是建国重臣,辅佐他治国安邦。再如:

“养天地之浩气;张古今之菁华。”

这是李求真赠张养浩的对联,联中不仅对张养浩的人格人品进行了高度的赞扬,而且巧妙地将人物的姓名嵌入对联,读来别具风味。

8、行业联

行业联是根据各行各业不同的特征,撰写的反映行业特点、点缀门厅、招徕顾客、树立形象的对联。以各行各业的特色为语,生动、形象,既鲜明了主题,突出了行业特点,更是不拘一格,各式各样,妙趣无穷。这类对联巧用不同职业的特点为撰写内容,或宣传职业道德,或言服务宗旨,或赞扬其工作的重要性。庄谐同存,风格各异。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是最早撰写行业联的人。正如上文所说,他曾下旨要求不管是公卿士家还是普通百姓,每家每户都要在除夕之夜写好春联。据说有一年除夕,他传旨以后,不知道文武百官和老百姓是不是按他的要求做了,便在首都南京微服私访。开始的时候,他发现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而且不少是恭维、赞扬他的,如“逢盛世迎新春双喜临门”哪,“朱洪武坐天下风调雨顺”哪等等,心中十分满意。可是,他突然发现有一家人没有贴春联,心里很不是滋味,居然有人敢抗旨啊!他想,如果这家人是有意抗旨,一定要将他满门抄斩!便找人打听,才知道这家人是以阉猪为职业的,自己不会写字;请人给他写吧,有的不愿意为他写,有的愿意写呢,又不知道该怎样写。这家人到现在还在到处找人写春联,并且正在为怕担抗旨的罪名而胆颤心惊呢。朱元璋听罢,便走了过去,要来笔墨,当即挥毫写了一副春联,叫他们贴在门上: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此联被楹联界公认为是行业联的开端。因为此联巧妙地把阉猪人的职业特点勾画出来了,弦外之音丰富,诙谐有趣,读来不禁使人哑然失笑。

人们常常说七十二行,还有说三百六十行的,可以看出行业是非常多的。行业多,必然就有非常多的行业联。如:

“水里有酒酒里有水望水光轻清天酒洗重沌地;

酒中有糟糟中有酒愿酒香仁人口糟填贪猪肠。”酿酒业联

“一双水晶能助拙叟观粉戏;

两片玻璃管帮老媪绣绒花。”眼镜店联

“镜中摄来自非假;幕上映去竟如真。”电影业联

这些对联都反映了不同行业的不同的特点。

经典对联: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表平声,△表仄声。)

此联中,第一三五字不一定平仄相对,第二四六字皆平仄相对。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除了律诗中的对仗句式外,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如:

建-曼荼罗坛-修法;

于-阿兰若处-参禅。

直心-乃-万行-之本;

贪欲-为-诸苦-之源。

深心-勤习-真言宗-教义;

全力-弘扬-大手印-法门。

以上诸联,其音步位就不一定在二四六位置上。

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上联或下联的句子,其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如:

真身已过凡间望;妙法不堪小智听。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也交替)

正信起行真有佛;深心入解本无魔。

△○△△○△○○(音步交替,句脚与前一音步不交替)

平仄协调的要求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律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平仄方面的格律要求。

八字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的格式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就必须掌握平仄,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不懂平仄,对联也无从谈起;不讲平仄,决不是对联.说到掌握平仄,还是有规律,有方法的.

一,要了解平仄,就要先学习基本功.主要掌握<声律启蒙>,这是很有必要的."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训蒙骈文>中,"天转北,日升东.东风淡淡,小日蒙蒙.野桥霜正滑,江路雪初融......"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特别是<训蒙骈句>词语平仄,对仗工整,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可能有的文友认为,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历史知识,文学知识就可以了.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而又区别于律诗,因为律诗只有五言,七言,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律诗成为格式化了,而对联的句式,音节则比较活,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必须是平仄交错,互相协调,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欣赏与写作对联,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其核心要求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

对联基本格律六要素,一般认为,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作者认为,这六要素可分别从基础、语法、声律三方面来加以理解:

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基础要素。字数相等,指的是,若上联是由几个分句组成,则下联也应是由字数上与之一一相等的几个分句组成。总之,若连字数都不能相等,那无论如何也难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对联。

从内容看,上下联之间,内容要相关,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补充,即所谓“正对”;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对照,即所谓“反对”。如:

觉行圆满;功德庄严。(正对)

心平积福;欲重招殃。(反对)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即所谓“串对”或“流水对”。如: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当然,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即所谓“无情对”。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却有意不相关,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对仗),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其内容是次要的。如: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常用无情对)

树已半枯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常用无情对)

总之,字数相等,内容相关,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

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词性相当,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五蕴皆空观自在;

一心不乱见如来。

此联中,“五”和“一”都是数词,“蕴”和“心”都是名词,“皆”和“不”都是副词,“空”和“乱”都是形容词,“观”和“见”都是动词,“自在”和“如来”都是名物化的形容词或动词。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如:

一心常忍辱;

万事且随缘。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宾结构,其中,“一心”对“万事”皆为偏正结构,“忍辱”对“随缘”皆为动宾结构。

3.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一).2022年虎年春联喜庆的对联大全(二).2022年虎年春联经典对联大全(三).虎年春联对联带横批大全(四).2022年虎年春联实用的对联句子大全(五).2022年经典春联七字对联带横批(三篇)(六).2022年虎年春节对联带横批大全(七).2022年虎年新年经典的春节对联30副(八).2022年企业虎年春节对联大全(九).虎年吉祥语对联带横批大全(十).2022年虎年春节经典的对联53条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声律要素。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等现象。在联律中,则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尽可能保持一致。如:

漏尽-飞身-去;

心空-及第-归。

以-神通力-护持-正法;

设-孟兰盆-超度-慈亲。

不过,作者认为,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平仄安排)。作者认为,为使概念明确,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节奏”和“音步”来表达。举例如下: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节奏)

同时-闻授-记;次第-得菩-提。(音步)

当然,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二者经常是一致的。

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见六禁忌)。平仄相对,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是平声,下联就要是仄声,反之亦然。对音步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为,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所谓音步位,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由于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字。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如:

心驰-有外-实迷-有;身处-空中-不见-空。

好了,关于对联...和新实用对联八字联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对联 360百科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