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译文

okx

币安 Binance,注册即可获得100 USDT的交易费用返还

全球交易量最高的加密资产交易平台,买比特币就上币安!

APP下载   官网注册
关于西湖雪景的古诗句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译文的问题,以及和无缘之月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译文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什么意思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译文

禅海拾贝录(202)

断桥残雪诗词

禅海拾贝(2011):口缝才开,性命丧却!

云门话堕

云门因僧问“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绝,门遽曰:“岂不是张拙秀才语。”

僧云:“是。”

门云:“话堕也。”

后来死心拈云:“且道,那里是者僧话堕处?”

无门曰:若向者里见得云门用处孤危,者僧因甚话堕,堪与人天为师。若也未明,自救不了!

颂曰:急流垂钓,贪饵者着。口缝才开,性命丧却!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2):百丈重关拦不住,脚尖踢出佛如麻

趯倒净瓶

沩山和尚,始在百丈会中充典座。百丈将选大沩主人,乃请同首座对众下语,出格者可往。百丈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

首座乃云:“不可唤作木也。”

百丈却问沩山。山乃踢倒净瓶而去。

百丈笑云:“第一座轮却山子也。因命沩为开山。”

无门曰:沩山一期之勇,争奈跳百丈圈不出?检点将来,便重不便轻。何故聻?脱得盘头,担起铁枷。

颂曰:□下箍篱并木杓,当阳一突绝周遮,百丈重关拦不住,脚尖□出佛如麻。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3):妄心灭却,六根工作。

达磨安心

达磨面壁。二祖立雪断臂云:“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磨云:“将心来,与汝安。”

祖云:“觅心了不可得。”

磨云:“为汝安心竟!”

无门曰:缺齿老胡,十万里航海特特而来,可谓无风起浪。末后接得一个门人,又却六根不具。咦,谢三郎不识四字!

颂曰:西来直指,事因嘱起,挠聒丛林,元来是你。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4):诸方深与浅,都在掌握中。撑天并拄地,随处振宗风。

芭蕉拄杖

芭蕉和尚示众云:“你有拄杖子,我与你拄杖子;你无拄杖子,我夺你拄杖子。”

无门曰: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若唤作拄杖,入地狱如箭!

颂曰:诸方深与浅,都在掌握中。撑天并拄地,随处振宗风。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5):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竿头进步

石霜和尚云:“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又古德云:“百尺竿头坐底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无门曰:进得步,翻得身,更嫌何处不称尊?然虽如是,且道:百尺竿头如何进步?嗄。

颂曰:瞎却顶门眼,错认定盘星,拚身能舍命,一盲引众盲!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6):如今觑破个一念,觑破如今觑底人。

兜率三关

兜率悦和尚,设三关问学者:“拨草参玄,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处。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时作么生脱?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处去?”

无门曰:若能下得此三转语,便可以随处作主,遇缘即宗。其或未然,粗餐易饱,细嚼难饥!

颂曰:一念普观无量劫,无量劫事即如今,如今觑破个一念,觑破如今觑底人。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7):亦行海底亦立山顶,亦无海底亦无山顶(<无门关>扫完)

乾峰一路

乾峰和尚因僧问:“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未审路头在甚么处?”

峰拈起拄杖划一划云:“在这里!”

后僧请益云门,门拈起扇子云:“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筑着帝释鼻孔,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倾盆!”

无门曰:一人向深深海底行,簸土扬尘。一人于高高山顶立,白浪滔天。把定放行,各出一只手扶竖宗乘,大似两个驼子相撞着,世上应无直底人。正眼观来,二大老总未识路头在。

颂曰:未举步时先已到,未动舌时先说了,直饶着着在机先,更须知有向上窍。

<无门关>

禅海拾贝(2018):宁有法死。不无法生。

戒憍奢意第二

衣食由来。长养栽种。垦土掘地。盐煮蚕蛾。成熟施为。损伤物命。令他受死。资给自身。但畏饥寒。不观死苦。杀他活己。痛哉可伤。兼用农功。积力深厚。何独含灵致命。亦乃信施难消。虽复出家。何德之有。噫。夫欲出超三界。未有绝尘之行。徒为男子之身。而无丈夫之志。但以终朝扰扰。竟夜昏昏。道德未修。衣食斯费。上乖弘道。下阙利生。中负四恩。诚以为耻。故智人思之。宁有法死。不无法生。徒自迷痴。贵身贱法耳

<禅宗永嘉集>

禅海拾贝(2019):心无所缘。而能利物。慈悲至大。爱见之所不拘。终日度生。不见生之可度。

夫妙道冲微。理绝名相之表。至真虚寂。量超群数之外。而能无缘之慈。随有机而感应。不二之旨。逐根性以区分。顺物忘怀。施而不作。终日说示。不异无言。设教多途。无乖一揆。是以大圣慈悲。随机利物。统其幽致。群籍非殊。中下之流。观谛缘而自小。高上之士。御六度而成大。由是品类愚迷。无能自晓。或因说而悟解。故号声闻。原其所修。四谛而为本行。观无常而生恐。念空寂以求安。患六道之轮回。恶三界之生死。见苦常怀厌离断集。恒畏其生证灭。独契无为修道。惟论自度。大誓之心未普。摄化之道无施。六和之敬空然。三界之慈靡运。因乖万行。果阙圆常。六度未修。非小何类。如是则声闻之道也。或有不因他话。自悟非常。偶缘散而体真。故名缘觉。原其所习。十二因缘。而为本行。观无明而即空。达诸行而无作。二因既非其业。五果之报何酬。爱取有以无疵。老死亦何所累。故能翛然独脱。静处幽居。观物变而悟非常。睹秋零而入真道。四仪庠序。摄心虑以恬愉。性好单栖。憩间林而自适。不忻说法。现神力以化他。无佛之世。出兴作佛。灯之后焰。身惟善寂。意玩清虚。独宿孤峰。观缘散灭。利他不普。自益未圆。于下有胜。于上不足。两非其类。位处中乘。如此辟支佛道也。如其根性本明。玄功宿着。学非博涉。解自生知。心无所缘。而能利物。慈悲至大。爱见之所不拘。终日度生。不见生之可度。一异齐旨。解惑同源。人法俱空。故名菩萨。原其所修。六度而为正因。行施则尽命倾财。持戒则吉罗无犯。忍辱则深明非我。割截何伤。安耐毁誉。八风不动。精进则勤求至道。如救头然。自行化他。刹那之顷无间。禅那则身心寂怕。安般希微。住寂定以自资。运四仪而利物。智慧则了知缘起。自性无生。万法皆如。真源至寂。虽知烦恼无可舍。菩提无可取。而能不证无为。度生长劫。广修万行。等观群方。下及谛缘。上该不共。大誓之心普被。四摄之道通收。总三界以为家。括四生而为子。悲智双运。福慧两严。超越二乘。独居其上。如是则大乘之道也。

<禅宗永嘉集>

禅海拾贝(2020):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

夫妙悟通衢。则山河非壅。迷名滞相。则丝毫成隔。然万法本源。由来实相。尘沙惑趣。原是真宗。故物像无边。般若无际者。以其法性本真。了达成智故也。譬夫行由通径。则万里可期。如其触物冲渠。则终朝域内。以其不知物有无形之畔。渠有穷虚之域故也。是以学游中道。则实相可期。如其执有滞无。则终归边见。以其不知有有非有之相。无有非无之实故也。

<禅宗永嘉集>

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 什么意思

原是禅宗故事里面的一句话。表明人人有佛性,个个有禀赋。老天爷原来其实是公平的。

宋代洛阳灵泉寺高僧归仁禅师,在回答有人问他“俗家人可以领悟佛法吗”,是这样说的:“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历代禅语小品》摘自《五灯会元》)是的,月是普照大地的,哪一座台上没有月光?春天是滋润万物的,谁家的树木不沐浴春光?

禅宗哲学象征

禅宗哲学,以解构为主,用的是“减法”,通过对思维定势的消解,对情尘意垢的遣除,彻见真如本心,它无意于用“加法”去建构什么“体系”。然而,当笔者漫步禅林,透越银山铁壁般的公案,欣赏新奇瑰美的意象,涵咏睿智灵动的禅诗,却惊奇地发现,表征禅宗哲学的公案、颂古、禅语,在电光石火中闪烁着理性深沉,在睿智陡峭中流宕着通脱圆润,体现了哲思与诗情水乳交融的审美最高境界。

禅宗认为,人人皆有佛性,众生本来是佛。“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人人“眼横鼻竖”,处处“柳绿花红”。参禅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归家稳坐”。而此“心”此“性”,就是“如来藏”清净心。它“净裸裸,赤洒洒,圆陀陀,光灿灿”,清纯澄明,纤尘不染。它就是我们每个人原本具有的“本来面目”、“本地风光”、“本分田地”,是超越物欲之我的“本来人”、“本来姓”、“本来身”,是超越营营碌碌的“本来事”、“本分事”,是尊贵自主的“无位真人”、“主人公”。它是相对意识还没有生起之时即“父母未生”、“混沌未分”、“洪钟未击”、“明暗未分”、“日月未生”之时的本原心态,此时“古帆未挂”、“一沤未发”,人类精神静泊在宁谧的港湾,还没有开始流浪。它光辉如“明月”,圆润似“珍珠”,晶莹如“明镜”,闪耀似“火把”,它是人性的“桃源”,是游子的“故乡”,是精神的“本源”。

金鸡唱晓,桃源梦断。“失去本来真面目,幻来新就臭皮囊”,人在童年时代与他们所栖居的这个世界浑然一体,扬眉瞬目,举足投步,皆如水流花开,纯乎天籁。随着自我意识的产生,人们从与世界的本真合一状态中分离出来,蹒跚而固执地走进了二元世界,区分善恶、美丑、是非、得失、穷达、净垢、迷悟等等,在由这些观念织成的大网中左冲右突,逐物迷己,迷己逐物。人们执着于善恶美丑的分别念,“迷头认影”,如同“翳目见空华”、“动目摇湛水”、“定眼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迷人四方易处”,生活在幻影织就的世界之中,“作茧自缚”,让“客尘烦恼”障蔽了心性的本明,让“浮云”遮蔽了心月的清辉。人们“执砾为金”、“认贼为子”、“认奴作郎”,如“渴鹿趁阳焰”,如猕猴“水中捞月”,弃本逐末,“贪月失珠”。他们不敢承当本心即佛,偏偏要“舍父逃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法海本《坛经》,大正藏第48册。心灵的明镜蒙上了尘埃,通过磨莹拂拭可使它恢复原本的明亮。顽戾的心犹如狂象左奔右突,又似猕猴攀援外境。制“狂象”,锁“心猿”,就可防“六贼”,远“六尘”。调心也好像“牧牛”,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回归于精神的本源——“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忘牛存人”、“人牛俱忘”、“返本还源”、“入廛垂手”……澄明的心灵之所以蒙受障蔽,是由于执幻成真,认假作实。体证我空与法空,即可进入开悟之门。于是,诸法皆空的感悟便弥漫在禅林:“四大皆非五蕴空”、“身如芭蕉复如梦”、如“梦幻光影”、如“音声谷响”、如“阳焰泡沫”、如“画图彩色”,如“浮云”、“水月”、“芦苇”、“电光”、“瀑水”、“乾闼婆城”、“临死之囚”、“熟果”、“段肉”、“箧蛇”……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法海本《坛经》,大正藏第48册。此偈直指人心,认为人的本心便是一切,它天生清净,没有污染不污染,只要见到了这个本心,便能顿悟成佛。“时时勤拂拭”的作法,简直是画蛇添足。它体现出南宗禅更注重峻烈直截的顿悟法门。澄明本心由于执着于相对观念而受到障蔽,禅宗运用不二法门,将分别心、相对念“一刀两断”,“截断两头”,使相对意识如同“红炉片雪”般荡然无存。禅师对痴迷的学人,施以“顶门一锥”、“脑后一锤”的“本分草料”、“本分手脚”,以剿除其虚妄情识,促使学人咬嚼“铁橛子”般没滋味公案,聆听“无孔笛”般无音律天韵,使学人舍命撞向“银山铁壁”,透过“金刚圈”,吞下“栗棘蓬”。于是,《维摩经》不二法门,成为禅宗超越一切对立的法宝。禅宗向“不思善,不思恶”处识取“本来面目”——

不二法门拆除了彼与此的栅栏,“张公吃酒李公醉”,“南山起云北山雨”,“大唐打鼓新罗舞”;不二法门泯灭了净与秽的界限,“村歌社舞那伽定,疥狗泥猪清净身”,“刀割香涂等一空”;不二法门打通了生与死的隔碍,“生如着衫死脱裤”,死亡是生命的圆成解脱,是“东南西北柳成丝”、“月上青山玉一团”、“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的安详与洒脱;不二法门消解了指与月的矛盾,一方面,“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夜迷巢”,语言遮蔽了精神的家园,胶着于语言文字,犹如“入海算沙”、“说食不饱”、“韩卢逐块”、“刻舟求剑”、“戽水求鱼”、“沙里求油”,因此“见月须忘指,归家罢问程”。但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禅宗于不可说处“通一线道”,运用“锁口之言”、“无句之句”、“截舌之句”来表征本心,这就是“哑人解唱木人歌”、“无弦琴韵流沙界”、“胡笳不犯宫商曲,玉笛横时劫外吹”;不二法门圆融了色空的悬绝,“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当体即空,空中又自有生机活趣。禅是“大死”之后的“大活”,是“枯木里龙吟”、“髑髅里眼睛”,是“石女生儿”、“露柱怀胎”,是“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的生死不二。因此禅宗警示学人,“莫向白云深处坐,切忌寒灰煨杀人”,要发挥自性的活泼妙用,不可被枯木死灰窒息了生机;不二法门凿就了圣与凡的通道,“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圣执之重如雨前花蕊竞放,圣执蠲除如雨后花瓣凋零。禅者“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由凡入圣,由色界入空界,又不居圣位而重返人间,发机起用。“荆棘林中下脚”,“夜明帘外转身”,证得清净而不留恋于清净,垂手入廛,悲智双运,“灰头土面即在万仞峰头”,“万仞峰头即是灰头土面”……

不二法门荡除情尘意垢,使本心恢复了原本的澄明,奇特的悟境也随之出现。

悟境之一:“一切现成”。宇宙万象,都是佛性的显现,“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森罗万象“吾无隐乎尔”地明白呈露,“月白风恬,山青水绿。法法现前,头头具足”。这是离绝思量的内证之境,一切都呈现着自在自为的生命律动:“春来草自青”、“五九尽日又逢春”、“冬到寒食一百五”、“日出东方月落西”……“一切现成”的基础是“本来现成”:“明星见处月三更,个个眉毛眼上横”、“师姑元是女人作”、“八两元来是半斤”、“六六三十六”、“九九八十一”……人佛本无别,因此开悟乃是旧佛新成,“君看马带红缨绂,只是去年曾秀才”、“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在精神的家园里,自我觉悟便是最高主宰,“机关并是闲家具,玄妙浑成破草鞋”。悟者“鼻孔辽天”,“猛虎不顾几上肉,洪炉岂铸囊中锥”。他们是在禅河中游戏自在的“弄潮人”,具有“天外风清哮吼时,为君吸尽西江水”超出万法、独立自由的境界。

悟境之二:“能所俱泯”。无我之境是心灵的直觉顿悟,是超越分别思量的状态,是“无脚手人打锣”、“无手脚人行拳”、“无舌人唱歌”、“无足人解行”,在没有“脚手”的忘我状态中,观察着的自我被排除,遂得以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能所俱泯的范型是水月相忘的禅悟观照,“应物现形如水中月”,“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是“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终日说事不挂唇齿”、“终日吃饭不触粒米”、“终日穿衣不挂寸丝”;是“驴觑井”,更是“井觑驴”。悟心绝能所,晶莹澄澈,是“盘走明珠珠走盘”、“银碗里盛雪”、“冰壶含宝月”、“新妇骑驴阿家牵”。

悟境之三:“圆融互摄”。这里既有“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的理事圆融,更有小大一如、东西一如、时空一如的事事圆融:“毛端含国土”、“芥子纳须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小大的互容;“篱内竹抽篱外笋,涧东花发涧西红”、“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是内外的相摄;“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量劫一念,一念无量劫”、“夜半日头明,日午打三更”、“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是时空的互融互摄……圆融的极致,是直觉意象的原真呈显:“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青山常运步,白日不移轮”,“井底生红尘,高峰起白浪。石女夜生儿,龟毛寸寸长”……

悟境之四:“随缘任运”。奇特返于平常,至味回归淡泊。种种奇特的感悟,最终仍归于平常心。“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佛一旦离开人、离开饥餐困眠即不存在,“无事是贵人”,“贵人”是精神上富足的人,也就是佛。“在途中不离家舍”,“离家舍不在途中”,“家舍”是领悟的世界,“途中”是差别的世界。从圣境转身而出,展开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不为红尘所染,“土面灰头不染尘,华街柳巷乐天真”,这颗悟心就是平常心,是“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的日用。

根据对禅宗文本的分析,我们发现,禅宗的一切感悟,都不外这四个部分:一人人都具有澄明圆满的本心,二由于相对意识的生起而障蔽了本心的澄明,三禅的修行就是通过种种方法去除障蔽澄明的污染与执着,四回归于澄明的境界。这四个部分,即是禅宗的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它们形成了禅宗哲学的基本结构。无意于“建构”的禅宗,通过一系列的诗意象征,实实在在地“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在电光石火中呈现着缜密的逻辑,在禅机闪烁中呈显着深邃的理性。揭示并阐释禅宗哲学象征,就是本书的任务。

对禅宗哲学体系的象征,有三种话语形式。其一是大乘佛典式的象征。禅宗哲学是建立在大乘佛学的磐石之上,大乘经典影响禅宗而形成的思想,是为佛典式象征。其二是公案颂古式象征。禅宗在广泛汲取大乘佛教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机锋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感悟,这就是公案。公案最能体现禅的精神、思想、方法、灵智,用诗偈表达、吟咏公案,就是颂古。颂古是禅文学的奇葩。公案与颂古是表征禅宗哲学的重要话语形式。其三是诗喻性象征。禅宗哲学是诗化哲学,往往借助诗歌的手法,通过鲜明可感的形象,传达澄明无染的本心,由此形成了禅宗哲学的诗学象征。关于禅宗哲学体系的佛典式象征,已在《禅宗思想渊源》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探讨。因此,本书的主要内容,将由以下两大部分组成:

一、上编,从公案与颂古的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的内涵。

关于禅宗公案,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它“矛盾与不可说”,充斥着“诡论”,但穿越其扑朔迷离的形式,还是可以看出其内在的理性思辩。有学者指出:“《楞伽经》里超越日常语言和逻辑的‘佛性’思想确实是禅宗公案的主题,为数甚多的公案都在阐述这一真理。但是,一者这些公案也可以理解成为阐述《金刚经》里的‘般若’空思想,二者还有另外一些公案,并不是在阐述‘佛性’的真理,相反地,它们是在阐述‘般若’的思想,……而这种‘般若’空的思想,并不是超语言、超逻辑的。它是利用经过反省之后的常识,即可理解的道理,它并不是超越现实的神秘事物。”杨惠南《禅史与禅思》第278~279页,东大图书公司1995年版。也有学者认为:“公案的内容本身就是诡论性疑惑的根源。虽然说其内容有时显得支离破碎,毫无关系,毫无章法可言,而且很难归纳出一个有意义的共通形式,但是在许多案例里公案却很成功的作为一种表达、传述、引发、证验开悟的工具。就某个角度来说,不管是就个别或是就全部公案而言,它们均以强化矛盾,不一致,甚至是胡言乱言的态度来说明、肯定、质疑、回答什么是‘悟’。”成中英《禅的诡论和逻辑》,《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巴壶天先生指出:“禅宗所说的自性,犹如老子所说的‘道’,宋明理学家所说的‘理’,是绝对的本体,是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因为一用感觉、言说或思议,则有‘主’、‘客’、‘能’、‘所’的对立,它就不是绝对的了。换句话说:既然说是绝对的,它就必然是‘至大无外’,必然是‘大全’的,若我去言说它,思议它,则‘我’是言说或思议的主体,‘它’是所言说或所思议的客体。如此,我就站在它的外面而与它对立,它就不能说是大全了。由于自性知识不像感性与理性知识一样,是可以感觉、言说或思维的,我们只能用一种‘直觉’的方法,钻入它的里面,与它合而为一,亲自体验,而不是站在外面来解说它,思维它。对于这种绝对的,不可感觉,不可思议的自性知识,要表现出来,自然困难,因而不得不用具有象征性的比兴法,藉有限表无限,藉具体表抽象,藉特殊表普遍。”巴壶天《禅骨诗心集》第12~14页,东大图书公司88年版。从此出发,巴壶天先生进一步总结出公案语言具有“双关性”、“象征性”、“否定性”、“层次性”、“可取代性”等五种特性。

可见,“矛盾的”、“不可说的”、“诡论”的公案,实际上具有表达性、双关性、逻辑性。缘此,本书选取公案与颂古的合璧《碧岩录》进行分类研究,阐释公案颂古对禅宗哲学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的象征,探究公案的意旨,分析颂古的禅悟内涵、运思特点、取象方式、美感质性。

二、下编,从禅宗语言的诗喻性角度探讨禅宗哲学象征内涵。

禅宗哲学和文学密不可分。由于中国的文学与哲学融合无间,哲学思想往往通过优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在诗歌的通灵旖旎中,潜蕴着深邃睿智的感悟。通过文学而表达佛法的最高境界,是中国佛学、中国禅宗的显著特色之一,是其得天独厚所在。有论者指出,“中国佛学的问题也出在这里,因为搞思想搞通的人,往往文学没得天才;文学搞得好的人,往往逻辑头脑不够”。虽然我“文学天才”与“逻辑头脑”都还远远不够,但要想探讨禅宗哲学,必须朝这个方向努力。本书所做的,就是这种努力与尝试。由于禅宗大量运用了诗化语言,通过一系列的象征比喻,表达不可言说的禅悟体验,因此,本书试图阐释禅宗诗学喻象的独特意义,为研究禅宗哲学提供管蠡之见。

需要说明的是,代表禅诗艺术高峰的颂古,从内容上看,属于对禅宗哲学的诗喻性象征。考虑到它与公案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公案,所以没有把它归入下编,而是和公案放在一起讨论。

为了使随文注释简练,本书对一些书名作了简化,如《景德传灯录》简称《传灯》,《五灯会元》简称《五灯》,《古尊宿语录》简称《古尊宿》,《续古尊宿语录》简称《续古》,《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简称《颂古》等。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引用唐宋诗人作品时,也遵循简化的原则,对其出处一般标注其在《全唐诗》、《全宋诗》中的卷数。关于本书引用各种资料的版本,请参看《禅宗诗歌境界》所附的《主要参考书目》。此外,本书所分析的少数公案及颂古,虽然在另外两本书中有所涉及,但是为了保持本书的完整性,笔者仍然作了析论;日本学者关于《碧岩录》的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限于篇幅,本书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观点加以介绍。

禅宗公案,如万仞悬崖,似银山铁壁,如石上栽花,似蚊叮铁牛。禅宗语言,神奇惝恍,扑朔迷离,截流断妄,心行处灭。然而,正是这无弦琴、没孔笛,却弹拨出优美的曲调,使古往今来无数禅人为之涕泗滂沱。它是如此的丰赡、冷峻、芳菲、玄远,酌之无穷,挹之无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即之如得,握手已违。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体证、体证、再体证。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走入万花深处,身是菩提一叶。

谁家树不春?

《千家诗》中有首晚唐诗人王驾题为《春晴》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平中见奇,饶有趣味。特别是后两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更是耐人寻味。春雨过后,云散天晴,困伏的蜂蝶飞鸣而出,乘兴去寻春。即使这里是关不住的“满园春色”,可这些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还是纷纷过墙而去,总认为更好更美更浓郁的春色一定是在邻家那里。

“却疑春色在邻家”,何止蜂呀蝶呀这些小小的昆虫呢,就是咱们这些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居家过日子的这个领域,不是也有人常常认为“春色”总是落到别人的家里吗?有的居住的地方本来很宽敞很舒适,却仍在抱怨不如别人的楼层好环境美;有的衣着本来已很高档,夏有真丝、冬有裘装,却仍在羡慕别人穿得如何新潮如何名牌;有些家庭他们的孩子为人朴实孝敬老人,可有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的子弟学历高职业好。仿佛“春色”都被人家给独占,而自己竟被“春色”给抛弃了似的。这里不妨再举一个具体的事例。单位里有位年届40的女同志,平时很少见她有眉宇舒展心情舒畅的时候,原因就是她总认为自己的日子不如人家过得好。最近她丈夫给她买了台摩托车,眼下小知识分子的家庭有台摩托车也就算不错了,本应高兴才是。可她没摩托车的时候羡慕人家有摩托车,自己有了,没新鲜几天,又自叹不如人家有小汽车豪华气魄。时不时的和男人吵架,骂男人没志气、没能耐、没心眼、没门路,不会像人家那样大把大把地捞钱。生活中的一些人,总是抛开自己所拥有的,一味羡慕人家所拥有的,而自己一旦也拥有那样的东西,又不以为然。这种“却疑春色在邻家”的现象可以说举不胜举。

看不到自己的“春色”,总认为“春色”在人家那里,这大概也是人性的弱点之一。而且,正是这样的弱点,才使一些人心理不平衡,情绪不舒畅,日子不快乐,生活不幸福,似乎人生真的“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世间真的“苦多乐少”。其实,我们只要改变一下生活视角,像看待别人那样来看待自我,不难发现,别人有值得羡慕的“春色”,自己同样也有值得别人羡慕的“春色”,自己同时也是他人眼中的别人嘛。以刚才说的那位女同志为例,她的先生为人厚道,工作勤奋,在这个小地方是位很有名气的高工,这样有才华又会体贴妻子的丈夫,多少人羡慕她有这样好的男人呀。只是她常常看不到自己的“春色”,总以为“春色”在邻家罢了。

“春色”并不会被谁家所独占,“春色”也绝不会抛开某一个人。宋代洛阳灵泉寺高僧归仁禅师,在回答有人问他“俗家人可以领悟佛法吗”,是这样说的:“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历代禅语小品》摘自《五灯会元》)是的,月是普照大地的,哪一座台上没有月光?春天是滋润万物的,谁家的树木不沐浴春光?

当然,人世间由于种种因素的作用,人与人相比,无论物质生活还精神生活都会有种种差异。不过,只要我们记住“谁家树不春”这样的话,别像蜂呀蝶呀“却疑春色在邻家”,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春色”,总会品享到属于自己的“春色”、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春色在谁家

风乍起,吹皱一池绿水。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不觉间,春天悄悄走来了。虽还不是万紫千红,但吹面不寒杨柳风,到处已是春的气息了。应该说,同在一片蓝天下,大自然的赐予也是不分亲疏厚薄的,处处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生机盎然。但唐代诗人王驾《春情》诗却云: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雨过天晴,尽管已是春色满园,但这些穿花的小生灵,依然不甘寂寞,纷纷出墙,总以为有更诱人的春色在邻家呢?

其实何止这些蜂蝶,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不同样如此吗?虽常云知足长乐,乐山乐水,但长乐者有几人?红眼病,这山望那山,似乎人之共性。社会转型期,心态浮躁已成为一大社会通病。不愿辛劳只想获得,梦想一步登天,盼的是一朝成名,名利不尺滚滚来,恨不得成为天底下权力最大的人,金钱最多的人,工作最轻松的人,地位最显赫的人。总觉得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工作不如别人顺心,房子没有别人宽敞,老婆没有别人漂亮,没权,没钱,没车……好像真成了天底下最不幸的人了。在他们看来,日子不快乐,生活不幸福,心理不平衡,情绪不舒畅,苦多乐少,活着真累,没劲。但天上掉元宝的事毕竟难得一见,于是造假、制黄、贩毒、卖淫等种种速富招法纷纷闪亮登场,为求名不惜出卖隐私,用身体写作,炒吹骂捧一应俱全。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生活不是童话,不可能十全十美。而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有首诗说:终日奔忙为了饥,才得饱暖和思衣;冬穿绫罗夏穿纱,堂前缺少美貌妻;娶下三妻又四妾,又怕无官被人欺;四品五品嫌官小,又想南面当皇帝;一朝登上金銮殿,却慕神仙下象棋;洞宾与他把棋下,更问哪有上天梯;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九天还嫌低。就是为这种人画像的。确实,歌星影星的潇洒令人羡慕,大款老板的财大气粗让人眼红,下海经商、炒卖股票、倒腾房地产、出国留洋,哪个不让人气短、眼红心跳?俗话说,干一行,恨一行。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每一行也都有它的乐趣。社会名流也好,芸芸众生也罢,各有各的乐趣,也各有各的烦恼,不能只看别人快乐,看不到别人吃苦。

一个楼上,住着三户人家。一家生意人,下海经商,捣腾了几年买卖,喝算不上大款级,也是膘缠万贯了,家中豪华的装修,名贵的家俱,颇让人眼热。一家是教师,勤勤恳恳靠工资过日子,燕子啄泥般一点一滴积攒家当,小日子也有滋有味。另一家是个搞美术的,称不上是名人,平时不拘小节,小酒不断,倒也自得其乐。一方面,中款瞧不上工薪族的穷酸相,也看不惯艺术家的放浪形骸;教师对生意人的一切向钱看嗤之以鼻,又对艺术家的自命清高不以为然;而艺术家则看不起工薪族的平庸,又讨厌生意人的唯利是交。而另一方面,他们又都学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生意人羡慕教师的安逸平稳,艺术家的洒脱散淡;教师眼红小大款的富有,艺术家的才能,艺术家挺向住生意人的一掷千金和工薪族的知足长乐。你看,到底谁活得更潇洒、更快乐呢?恐怕难有定论。正所谓一个人一个活法,人比人,气死人。大千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追求美好的生活,是人之共性,无可厚非。正因为人们永不满足,社会才会不断进步。但凡事都有个度,如果一味不世实际地和别人攀比,整天怨天尤人,甚或做黄粱美梦,盼着天上掉馅饼,那才真正活得累呢。牛不能守夜,狗不会拉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星座,只要找准自身的位置,适合自己的就是最美的。如果硬让陈景润去经商,刘欢去玩杂技,非一塌糊涂不可。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牢骚太盛防断肠。对于种种不如意,不顺心,要保持平常心态,无须太在意。一些看似复杂的事情其实也很简单,就像那三户人家,只要改变一下视角,自己不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宋代有位叫归仁禅师的高僧说得好:哪个台无月,谁家树不春?面对浮躁的世界,要保持平常心态,总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好,别人下海,也跟着去扑腾几下,有人炒股发了财,又忙着去凑热闹,总是去追时尚、赶时髦,久而久之是不是也会把自己忘掉?其实只要春天到了,哪里会没有春色呢?只不过眼睛一味盯着外面的世界,没有注意罢了!

关于本次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译文和无缘之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一天一首古诗词 古诗词,梁栋 野水孤舟
icon

OKX欧易APP,比特币,以太坊交易所

全球顶尖交易所,注册即领最高¥1000元数字盲盒

APP下载   官网注册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